肥皂的起源
肥皂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我將維基百科與其他網站的內容整理如下:
十九世紀,肥皂製造已成為主要的工業,之後,由石化原料製成的界面活性劑取代了肥皂,成為清潔劑的主流。
但是到了二十世紀中期,合成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更為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合成洗劑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全天然製皂,變成了化學合成洗劑,目前絕大多數市售皂均為化學合成,嚴格的說那應該稱為我們熟知的“潔膚霸”(BAR)而非天然皂(SOAP)。
【肥皂的成因】
油脂+苛性鹼=皂+ 甘油
【肥皂的發展】
可能要追溯到四千年前古希臘的某個小島,當地人用動物祭天,由於焚燒動物時要用到木材,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產生了肥皂樣的黃色固體物質。大雨把這些物質沖刷到當地婦女經常洗衣的河流中,他們發現,衣服在這兒能洗的更乾淨。
雖然從古希臘開始,就可以發現使用類似肥皂物質的痕跡,這些傳說來源於一位叫做sappho的女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油脂與鹼性物質生成肥皂的過程叫做皂化,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製皂(Soap Making)。另外,公元前三千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發現,植物燃燒後灰燼類的鹼性物質與油脂混合後,具有很好的去污力,這也算是肥皂的來源之一。
不過更準確的說,高盧人應該是嘗試去正式製作香皂並且成功製皂的祖先,他們當時稱肥皂為SAPO,當時皂類是一種含有動物油脂和植物灰燼混合物製作而成的軟膏狀物質。當SAPO的製作手法漸漸被傳入地中海地區時,阿拉伯人就將SAPO加以改良成橄欖油及植物蘇打製成的硬質肥皂。這時,肥皂才得以大量製造。
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的時代還是18世紀和19世紀,在18世紀末期,工業革命開始,歐洲獲得了大量廉價的碳酸鈉,促使肥皂工業有了新的發展。
但是到了20世紀中期,合成化工的發展為洗滌劑提供了更為廉價的化工原料,促使合成洗劑興起,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由全天然製皂,變成了化學合成洗劑,目前絕大多數市售皂均為化學合成,嚴格的說那應該稱為我們熟知的“潔膚霸”(BAR)而非天然皂(SOAP)。
但近年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多數權威報告稱,不合格的貼身衣料、合成洗劑、空氣污染是接觸性皮炎的首要成因,故已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興起,手工天然皂清潔後的無水在自然中將被微生物分解,因此除了對皮膚的益處,亦不會造成河流湖泊與水道的污染問題。
另也有大量傳說稱肥皂起源在五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一個給國王做飯的廚師,不慎把一盆油打翻在炭灰裡,當他趕忙扔掉後回來洗手時,發現手洗得特別乾淨,他覺得很驚奇抓來一些叫其他廚師試用,效果也一樣。國王知道後便叫人仿製,這就是肥皂的雛形。
後來,羅馬學者普林尼(在《博物誌》中記載)首次用羊油和草木灰製成塊狀肥皂。其後,這種製皂方法傳到希臘、英國等地。俄國的皇帝彼得一世也學到了這門技術,不過他只供皇宮裡的人和貴族使用。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在布里斯托爾建一座肥皂廠,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燒鹼和白堊土來製造肥皂。雖然肥皂的質量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價格卻十分昂貴,一般百姓是買不起的。
直到1791年,法國的化學家盧布蘭,獲得了用電解食鹽的方法,製成燒鹼後,木炭洗手的秘密才被揭開,才使肥皂的成本大為下降,這時,高質量的肥皂也就逐步進入了普通百姓家庭。
【肥皂的使用】
在07年6月Simmons發布的資料(編號21724)中表示,辛酸/癸酸含量較高的油脂制出的皂在冷水中容易起泡,而除此之外的部分植物油的製成皂使用熱水作為媒介是用皂的最佳選擇。
【冷制法的優化】
同期的一些資料中表明,分階混合步驟有助於提高成皂品質,在這裡,我們拿一個標準的現代馬賽皂(而非古老馬賽)配方做例子:
其中椰油含量18%、棕櫚油含量10%、橄欖油含量72%。
一般的冷製過程習慣將油脂全部混合後直接與苛性鹼液混合。
我們利用以上提及的現代馬賽皂配方做例子簡潔明了的說:就是將椰油與棕櫚油先行混合之後加入部分苛性鹼液混合後緩慢加入部分橄欖油與其餘苛性鹼液,在輕TRACE出現時加入剩餘橄欖油並混合至TRACE,按照我的習慣制法,我會在這裡已經開始減鹼,通常是5%-8%,之後另行超脂,超脂量如今已固定在3%-5%。
維基百科的說法:
歷史
該廚師不經意將一罐食用油打翻,為避免被他人發現,便用灶爐裏的草木灰覆蓋,並將這些浸透有油脂的草木灰捧到室外扔掉。為了洗淨髒手,他將手放到了水中。發現只用輕搓幾下,便將手上的油膩洗掉了,甚至還洗掉了以前的老污垢。廚師於是讓其他的廚師也用這種物質洗手,發現的確將手洗得更乾淨。到了後來,法老王也知道了這個秘密,也讓廚師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然而據至目前為此的考古發現,類似肥皂的物品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9世紀的古巴比倫[2]。而西元前23世紀時,在巴比倫的泥板上已有記載製造肥皂的公式。雖然肥皂很早就被發明,但塊狀肥皂卻是奢侈品,直到十九世紀才廣泛被一般大眾使用[3]。
成分
去污原理
肥皂分子結構可以分成二個部分。一端是帶電荷呈極性的COO-(親水部位),另一端為非極性的碳鏈(親油部位)。肥皂能破壞水的表面張力,當肥皂分子進入水中時,具有極性的親水部位,會破壞水分子間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使水分子平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膚表面。肥皂的親油部位,深入油汙,而親水部位溶於水中,此結合物經攪動後形成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滿肥皂的親水部位,而不會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此過程(又稱乳化)重複多次,則所有油污均會變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於水中,可被輕易地沖洗乾淨。
使用
清潔身體:把要清潔的地方用水濕透,之後把肥皂塗在那裡,用手搓洗,就能清潔。
清潔衣服:把衣服用水濕透,把肥皂塗在衣服有污垢處,再把衣服互相搓揉,就能使衣服潔淨。
以上資料來源為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hl=zh-TW&prev=/search%3Fq%3D%25E8%2582%25A5%25E7%259A%2582%25E7%259A%2584%25E4%25BE%2586%25E6%25BA%2590%26hl%3Dzh-TW%26rlz%3D1T4SKPT_zh-TWTW420TW420%26prmd%3Divns&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twu=1&u=http://xidibb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3FArticleID%3D4115&usg=ALkJrhgIOmCzOr2uY4L5q8nppWNuAk_jcQ